投稿合作

专业介绍

2025年02月18日
分享到:
二维码
用微信扫码分享

1、自动化专业介绍:

源于燕山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十一五”国防主干学科和“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和强势特色学科,入选河北省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具备较宽厚的自动控制基础理论和扎实的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及系统集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自动化领域内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制造及调试、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按照“面向产出、创新引领、项目驱动、产教共融”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并实践地方工科院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创新与实践”共需共存的解决方案。

培养特色:

1、产学研结合:自动化系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专业化教育:自动化系专业化程度高,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多元化课程:自动化系开设了多元化的课程,涵盖了自动化、控制理论、机器人技术、工业设计等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2、软件工程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依托河北省唯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是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覆盖学科、河北省“双一流”学科,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等级,2020年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培养目标:

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与坚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具备应用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和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与沟通能力,具备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国际化的专业视野,能够在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与事业单位胜任软件开发与管理、软件工程服务与技术研究工作的工程开发型、应用研究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专门人才为目标。

培养特色:

1、实行“3+1”培养模式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立“规格严格、注重实践和工程化”的教学体系并持续改进,注重学生程序构造和算法设计能力、软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专业执行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专业于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并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业。


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2005),拥有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产业创新团队、省教学团队以及省级教学示范中心。专业以现代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科学相交叉为特点,瞄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致力于培养具备宽厚地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扎实的光电子器件及其系统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开阔以及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实践创新,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特别是在大型智能机械装备、光通信、光传感、环境监测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光电子器件及其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专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聚焦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打造“电、光、计”一体化的交叉学科培养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开发、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并具备独立开展知识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国际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并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跨领域、跨文化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力。

培养特色:

全英文交互式和启发式授课;中波教育优势互补,覆盖电子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核心课程,基础坚实,出口宽阔,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的机械类专业,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2007年入选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成为CDIO教育模式机械类牵头专业,2010年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首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两次通过复评,2016年助力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组织,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秉承“厚德、博学、求是”的校训,为国家和行业培养了学术领军人才黄庆学院士,企业精英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院长谢东钢等为代表的15000余名本科优秀人才。

专业定位服务于国家装备制造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F科技工业,适应科技与产业变革,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关键,以工程应用为目的,将专业打造成机械装备及相关领域原始创新、技术发明和工程研发的人才培养基地,引领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力争达到世界一流专业水平。专业以塑造“懂理论、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学院师资队伍科研基础与特色,以精准满足多样化需求和职业发展为目标,细化并确定了冶金机械、机械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机电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五个专业方向。其中,冶金机械方向侧重钢铁生产设备等重型机械的设计研发以及相关工艺技术的研究;机械设计方向侧重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动力学性能、强度与寿命、摩擦与磨损、关系力学、机械创新与设计以及现代设计计算方法等;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以机器人为特色,侧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实现;机电控制工程方向侧重液压控制系统,开展“机电液控”复合型人才培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侧重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等。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事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科技开发等工作的研究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专业通过“智能+”路径,加强校企研合作,构建跨院、跨校、跨地区的新形态教学组织,探索前沿性技术和交叉学科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实现多方协同育人。

培养特色:

1、专业挖掘培育优质教学资源,整合聚焦分类规划立项培育一流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精品课程2门。

2、强化一流教材建设,拥有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批教育部机械教指委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育系列教材项目2项,其他国家级出版社教材10余部。

3、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虚拟教研室。


已复制链接去分享吧!